“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实现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。”龚星亮表示,在企业发展过程中,医工融合是最为重要的驱动引擎,在医学专家们的加持下,医工双方共同创造出许多突破边界、敢为人先的优秀成果,这也是南微医学在行业内可以打破进口品牌的垄断,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再到某些领域“领跑”的重要原因。
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,许多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由于无法进食,最终会因饥饿而死亡,即使安装食管支架,快速生长的肿瘤也很快会把支架堵住。
如何解决这一难题?南微医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团队合作,研发出“可携带放疗粒子食道支架”,在传统支架扩张管腔狭窄的基础上,将碘125I放射粒子置入支架内,实现对消化道肿瘤的放疗,延长患者生存期。这一全球首创,还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
不仅如此,南微医学医工融合的首创成果还有“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吻合支架和电植入系统”,用于治疗胰腺假性囊肿,可使重症胰腺炎后胰周积液死亡率从60%降至5%以下。“包括我们的明星产品‘和谐夹’‘黄金刀’等,都是在研发期就听取临床建议,反复磨合细节,最终成型。”龚星亮说。
极致创新,开辟更多新赛道
作为全市首家、全国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,南微医学不断研发出现象级的产品,参与国际竞争。“在此基础上,公司积极开辟新赛道,开发出更多有科技含量的产品,形成了内镜诊疗、肿瘤介入、微创神经外科三大产品系列。”奚杰峰说。
去年,南微医学新产品“一次性胰胆成像系统”获批上市,该产品为国内首创,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,支撑了南微医学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在龚星亮看来,企业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仅是产品研发上的创新,生产模式上也要创新,而新生产基地的建成投用,为南微医学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产业信息化创造了条件。
南微医学工程技术中心副总监安巍介绍,新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.36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厂房、生产设备空间、新建库房、其他功能用房、预备生产用房等,“目前,公司致力于推进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与数字化,涵盖了原材料端、生产制造过程、物流仓储平台的建设各个方面。南微医学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,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。”